小豹子春节最大的成就就是给爸妈安利了不要轻信微信上带有“看完我都惊呆了XXX”“转疯了XXX”这类标题的文章。
然而看到近日这条新闻后,我却巴不得用尽以下朋友圈标题党的惯用招式重写好几遍,再转给家人并强烈要求他们熟读并背诵全文。
近日央视记者曝光,信息贩子在网上公开叫卖,只需一个人的手机号,就能查到这个人的户籍、资产、滴滴账单,甚至…当下的地理位置。
查身份信息只需提供手机号
记者把同事小王的手机号提供给了网名为“孤星泪”的卖家,要求查询小王的身份信息,对方的要价是220元,不一会儿查到的信息跟小王基本吻合。
网购送货地址可“网购”
记者随后要求查询小王的“淘宝”送货地址,对方要价130元。
网上付款两个小时后,对方给记者发来了小王所有“淘宝”购物的送货地址,包括毕业前的学校地址和送货现在的实际住址,经小王确认全部符合实情,估计小王会说
打车记录精确到秒
QQ群里出售的“个人出行”轨迹中,包括滴滴打车记录、从哪里上车、从哪里下车,上下车的时间精确到秒,包括取消的订单也全部记录在内,时间地点完全正确,小豹子再次方了。
信息贩子的手段翻新真是以火箭式的速度迭代着,我明明记得三个月前曝光的“南都记者用700元买到同事开房信息”,花钱买信息至少还需要对方身份证号来着…
话说去年12月的信息泄露事件也是扎堆出现(感情诈骗行业竞争激烈?骗子到年底也得冲业绩?微笑.jpg)
信息泄露不要紧,最怕接踵而至的是电信诈骗和网银盗刷…
时隔数日,徐玉玉被骗9000元猝死的悲剧和清华教授被骗1700万的新闻还触目惊心。
如果你觉得以上所述的信息泄露导致的悲剧离你太远,那你总听身边人有过类似经历:刚买了房,就有装修公司给你打电话,刚买了车,保险公司的电话也随之而来…
小豹子也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,22岁情人节那天收到一个婚恋网站的电话,她对我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,令我后背发凉,紧接着问我有没有相亲的需求。
屋漏偏逢连阴雨,单身狗的我本来就怕过节,还有人哪壶不开提哪壶,别怪我对她不客气了,“你见过22岁就相亲的啊,我妈还没嫌弃我呢,你操什么闲心。”
不过盛怒下的我一秒恢复理智,反问他“诶等一下你哪来这么全的用户画像,怎么这么巧啊,我是一个学生,最近正好在做相关的课题研究,姐姐你被我骂了一顿还这么好脾气,你就帮帮我,告诉我吧”
她大概有跟我讲了几种获取个人信息的途径,并一再强调他们是花钱购买的,(但付费并不能佐证行为的正当性吧)
根据我的调查,信息泄露的严重程度超乎人们本来所以为的真相,它们不是万级、不是十万级或者百万级千万级,而是亿级程度。
泄露信息的人群不仅仅是普通的民众,还有其他。
他们可以把你当做实验的对象或者就是目标人物,这样的你,那就只能发出「为什么偏偏是我」悲鸣了。
泄密的范围不仅仅是国内,还有国外。(别以为信息泄露这件事,国外就没有)
泄密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与网络入侵,还有更多别的手段。
怎么办,只能坐以待毙么?
你除了要熟读网上的《遇到骗子后,用这几招弄哭骗子》
还用从日常上网使用习惯开始防范,
如果这些都不能满足你的话,还有小豹子啊(这是一条华丽丽的硬广),有猎豹清理大师和猎豹安全大师等给你保驾护航,清理手机中残留的隐私文件和信息,可在阻止盗窃手机隐私的恶意软件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隐私泄露。
坠后,少上点小网站啊,你懂得,小豹子只能帮你到这里了。(再次微笑)
文章来源于:猎豹清理大师